精准零失误!一展磅礴诗意画卷
记者 王筱丽
在尾声欢乐的“麦西来甫”新疆集体舞中,沈阳观众为杂技剧《天山雪》沸腾了。8月30日—31日两晚,上海杂技团携《天山雪》亮相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在盛京大剧院为当地观众和全国杂技业内人士呈现这台反复打磨的精诚之作。两场演出中,高难度的杂技语汇震撼讲述上海70年建疆、援疆、润疆的历程,演员们精准零失误,用几乎完美的表现展开了一幅磅礴且不失诗意的画卷。
不断突破,精益求精
对于《天山雪》的创作,上海杂技团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不断突破的精神。此次为了参加全国杂技展演,主创团队又一次对舞美效果、动作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提升。炫旗、旋转360度抓绳、后空翻抓绳、两周翻蹦床……几乎每一幕都增加了高难度动作,将杂技惊险刺激的特质放大到极致,力求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此次演出在舞美设计上大胆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出震撼人心的舞台效果。其中,“友谊路”一幕中,为了真实再现雪崩的场景,剧组特别研发了一台“雪崩机”。
据舞美总监童为列介绍,这台“雪崩机”能够在短短十秒内,将二氧化碳白色气体从舞台后区直接喷射到剧场十排左右的区域,营造出逼真的雪崩效果,让观众从视觉、风速、温度等各个角度,感受到近乎4D的沉浸式体验。
沪疆情深,携手共创佳作
《天山雪》不仅是杂技技巧的展示,更是沪疆两地人民深厚情谊的见证。剧中,10余位来自新疆的演员,都是毕业于上海马戏学校“新疆班”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剧中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其中新疆演员苏比努尔·吾甫更是挑战自我,在原本高难度的“顶技”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高难度的动作。
与此同时,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新疆达瓦孜艺术也因为《天山雪》首次进入镜框式舞台表演,为这部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从技巧展示到“因剧而生”
《天山雪》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和震撼的舞台效果,更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杂技表演的模式,实现了从技巧展示到“因剧而生”的转变。
正如中国杂协顾问张红所说,《天山雪》的成功在于其创作模式的成功,先搭建大框架,再逐步精细化,使得每一个杂技动作都服务于剧情发展,真正做到了“因剧而生”。
情感融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从杂技节目到杂技剧,中国杂技正在经历着自身的革新与突破。《天山雪》作为一部优秀的杂技剧,不仅对演员的杂技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剧中,无论是主人公王雪峰,还是其他角色,都拥有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变化。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完成高难度的杂技动作,更要通过细微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结语
《天山雪》的成功,是上海杂技团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杂技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未来,中国杂技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