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职场题材的“打工转向”
从“白领”到“打工人”,情感结构的链接
电影《年会不能停!》通过将工厂生活与互联网大厂生活并置,实现了情感结构的链接。当工厂工人出身的主人公进入“大厂”工作后,他发现两种环境的工作方式相似,都有一种被剥削、被压抑的感觉。这种同构的情感结构,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同构不仅出现在《年会不能停!》中,在《银河写手》和《疯狂星期一》中也同样存在。
《银河写手》中,作为脑力劳动者编剧,主人公与外卖员之间的身份对立被打破,他们都被同构为“打工人”,共同经历着工作上的压力和疲惫。
《疯狂星期一》中,员工们陷入了时间循环,重复着完成繁复而无聊的工作。这种时间循环,隐喻着职场中的死循环,暗示着员工们已经被工作所异化。
新常态下的“打工转向”
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打工人”形象,意味着人们如今所关注的,是在已然作为背景的“职场空间”之下被遮蔽的真实的劳动与情绪的疲劳。
过去,职场题材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白领”,他们光鲜亮丽,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生活。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对于职场的想象也发生了变化。
港剧《新闻女王》中,虽然主角是一名当家主播,但其夸张的职场氛围,却被观众联系到了自己的真实工作环境。这说明,人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大众媒介来进行作为品味的文化想象,而是转向关注与自身工作体验切身相关的现实。
这种变化,意味着中国的“职场”题材迎来了某种“打工转向”。这种转向,反映了人们对于职场的新认知,以及对于真实自我和幸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