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剧出海卷起小浪花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企业出海迎来了新的增长点,而短剧出海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短剧以其“短快爽”的特点受到了海外市场的欢迎,但其发展前景如何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蒋青云教授从国际营销的视角,为我们分析了短剧出海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中国企业出海有了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短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娱乐产品,其海外市场潜力也开始显现。一方面,短剧迎合了大众化快餐文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超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也为短剧出海提供了便利条件。
浪花能有多大将取决于这些要素
对于短剧出海的未来发展,蒋教授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 直接出口模式:短剧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基本不变,直接翻译成外语版输出。
- 国际营销模式:产品本身保持不变,但根据目的地国的需求进行调整,如演员选择、广告策略等。
- 本地化营销模式:产品本身发生较大变化,以适应当地人的喜好和文化。
- 跨国营销模式:由中国公司投资拍摄,编剧和演员全部由外国人担任,真正实现本土化。
蒋教授认为,从长远来看,短剧行业发展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成长机制和可持续的营利模式,才能走得更远。过分依赖“短快爽”的立身之本易让受众觉得格局不大、潜力有限。
国际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同频共振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如何抓住新的机遇?蒋教授指出,宝洁和海尔等知名企业在全球化方面的表现值得借鉴。他们强调全球化思考和当地化行动,并通过适应当地文化推广产品和企业形象,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消费者的同频共振。
同频共振是国际营销的最高境界,它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内功。从共情到共鸣,看似一步之遥,却需要企业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以巧妙的传播方式为自己发声,为品牌代言。
总之,短剧出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潮流,其未来发展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力。通过创新性的模式和同频共振的营销策略,中国短剧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