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上,每一粒“石榴籽”都有故事
民族题材电影,传承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传承,光影流淌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题材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从《冰山上的来客》到《阿凡提》,再到近年的《问山》,民族题材电影不断展现着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
今日展望,民族题材电影不断探索着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角度,将民族文化与当代生活有机结合,反映时代变化,讲述生活的“当下”。影片《情润天山》的故事发生在援疆医疗队救助边疆民族地区病人的背景下,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影片《阿莫阿依》则聚焦彝族少女7年求学之路,诠释了“扶贫先扶教”的理念,展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代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者们关注题材的“当代性”,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全球化语境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交融对话。影片《问山》展示了纳西族如何找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反映了全球生态危机现实和大众人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开放包容,共同叙事
随着时代发展,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逐渐变成一种开放性的、对话性的“共同体叙事”。中国电影博物馆推出《同心共筑 光影同行——民族电影展览专线》,展现民族题材电影的突出成就。参观者通过展览,不仅可以欣赏到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还可以了解民族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
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者们也积极与观众交流互动。导演韩万峰表示,他通过每一部电影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更是一次关于民族文化的思考。
75年来,中国民族题材电影创作队伍不断成长,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生动的民族形象,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和文明的交流互鉴。民族题材电影,传承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银幕上构建起一个民族团结、多元互融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