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对“宇宙之声”的畅想与遨游
如同英国音乐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所言,“如‘贝九’这般宏大的音乐作品,其演出本身就带有天然的事件性,代表着人类内心对仪式、祷告、庆典的无限敬意”。在贝多芬之后的一个世纪,作曲家们不断挑战交响乐的规模和时长极限,最终迎来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d小调第三交响曲》,其标准演出时长接近100分钟。
这部作品的演出阵容十分庞大,包括四管编制的大型交响乐团、女声合唱团、童声合唱团和一位女声独唱,总人数近200人,堪称音乐盛事。6月15日、16日,来自中国台湾的指挥家吕绍嘉将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和北京爱乐合唱团携手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马勒《d小调第三交响曲》。
马勒认为交响曲必须包罗万象,囊括整个世界,甚至是全宇宙的声音。他在《第三交响曲》中以五个意象(“草原上的花朵、森林中的动物、深夜、晨钟、爱”)作为第二至第六乐章的标题,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清晰的脉络。除了以低音区女声独唱和童声合唱营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马勒还在第三乐章中使用了“邮号”,营造出悠远梦幻的超然效果。
指挥家吕绍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曾多次合作,奉献了众多浪漫主义晚期的交响杰作。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在德语歌剧与艺术歌曲领域颇有建树。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和北京爱乐合唱团也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他们的联手演出,将让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在首都文艺舞台上绽放异彩。
一场音乐会,一部作品,一次对“宇宙之声”的畅想与遨游,不该被乐迷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