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万块银幕,电影消费如何升级精细化供给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发展,传统的院线发行模式已难满足日益多元化的观影需求。业内人士在金爵论坛上提出,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发行理念势在必行,以提高供给、降低冗余产能、调整分账比例等方式,让好电影找到观众。
大银幕的“耕地保卫战”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大银幕数量,但银幕利用率却不容乐观。导演贾樟柯指出,去年内地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9.5%,不到2015年的一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3年全国上映的506部影片,仅有267部在香港公映,而日本有3600块银幕上映了1232部影片。专家建议提高银幕产出,通过引进更多优质海外影片,增加市场的供给端。
“注意力争夺战”与大文娱产业
随着短视频和长视频平台的崛起,院线观影的人均时长大幅下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电影发行方开始探索与大文娱产业的融合。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认为,发行团队应将自己视为“拔河者”,将观众“拔”到电影的一边。电影短视频创作者竹内亮也表示,短视频可以反哺电影创作,并为电影宣传引流。
差异化服务战:影院的“买手”气质
对于中小型影院而言,差异化服务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广州青宫电影城策划总监祁海分享了一些成功案例:通过“感恩教育”和多轮次发行儿童片,以“老乡情怀”宣发以本地英雄为主角的电影。这些案例证明,即使是条件受限的影院,也可以通过精准识别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法国电影发行公司的经验
法国电影市场同样面临着分众发行的问题。Heylight国际电影发行公司合伙人聂博睿指出,法国观众对原声电影和爆米花有着截然不同的偏好。基于观众需求的洞察,不同类型的影院应针对不同的受众群,提供相应的差异化服务,满足观众的“锅气”需求。
在内容消费日益个性化的时代,电影发行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精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行理念,将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让更多的好电影与观众相遇。